书籍阅读
青少年社交恐惧
2014-05-23    青岛若水心里咨询有限公司

   
    在十五六岁到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中,不少人都会出现这种社交恐惧。其症状主要有:怕与人目光对视,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,心里紧张不安,甚至手足无措,总认为别人在盯着自己看,或在议论自己;还有些中学生,在课堂上怕看老师,怕看周围同学,因而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,不敢抬头看黑板,怕老师提问。

 

   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:迈入青春期的中学生,一方面,他们渴望与他人交往;另一方面,他们怕引起别人的误解,遭到同伴的嘲笑、老师的责备、家长的不允。便产生了心理冲突,从使他们心慌意乱,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紧张和压力,使他们对正视他人的目光也产生了焦虑的情绪,进而对其他异性也产生了目光的回避。

 

     过分关注自我:青春期开始后,有些青少年一到社交场合或公共场合,就总以为别人都在看着自己、议论自己,非常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,让人瞧不起。于是面红耳赤,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,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,以致一到社交场合就面红耳赤、心慌意乱、语无伦次,最后发展为社交恐惧。

 

      青春期的特殊经历: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,如果遭受了某种特殊的挫折或失意,并在心理上视为一种“打击”或“威胁”,那么在以后遇到类似的刺激情景时,便会心生恐惧感。除了这种“直接经验”外,“间接经验”也会引发社交恐惧

 

       消除社交恐惧心理,消除自卑,树立自信。不断暗示提醒自己: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份子,谁也不会专门盯住我,注意我一个人的,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。要记住:我并不比别人差,别人也不过如此,以此来增强自信。 改善自己的性格。多参加体育、文艺等集体活动,尝试主动与同伴和陌生人交往,在交往的实际过程中,逐渐去掉羞怯、恐惧感,使自己成为开朗、乐观、豁达的人。转移恐惧。当有这种心理时,可是转移注意力,如听音乐、散步等。满灌疗法。即让人反复接触引起恐惧的刺激,使其逐步适应,进而消除恐惧感。掌握知识。全面地掌握有关知识,真正明白道理,这对消除心病是大有裨益的。 系统脱敏疗法。其一般做法是: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,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,使行为失常的患者没有焦虑不安反应、逐渐适应,最后达到矫正失常行为的目的。引导青少年患者先与家人接触、再与亲朋好友接触,然后再与一般熟人接触,逐渐引导脱敏,并通过奖励、表扬使其巩固。

地址:青岛市黄岛区玉山路隆基花园1号楼2单元602   电话 0532-86946938  邮箱 1726015325@qq.com  鲁ICP备:14017067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