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恐惧障碍,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、焦虑,达到异常程度。一般来说,恐惧与儿童的身体大小和应付能力有关系,也反应了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。恐惧的内容反映了儿童所处的环境特点及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。许多恐惧不经任何处理,随着年龄增长均会自行的消失。儿童恐惧障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,按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:动物恐惧。害怕猫、狗、蛇,有的甚至到精神失常的程度。社交恐惧。害怕与父母亲分离、怕生人、怕当众讲话、怕拥挤、怕上幼儿园和学校、怕考试等。损伤恐惧。怕出血、怕鬼怪、怕流氓、怕转染病、怕生病、怕死等。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。怕黑、怕闪电雷击、怕独自在室内、怕高等。
有个10岁的女学生,因为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撞倒一位骑自行车的妇女。当时吓得全身冒汗,两腿发抖,当时就“哇哇”大哭起来,原来是从小就对汽车产生了恐惧,一看到汽车就会浑身发抖,两腿酸软,更不用说坐汽车了。
恐惧障碍患儿惧怕的内容比较稳定,不会泛化,持续的时间比较长,不容易随环境年龄的变化而消失。患儿会由于恐惧产生回避或退缩行为,任何劝慰、说服、解释都显得无济于事,严重影响着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。
儿童恐惧障碍的病因。儿童恐惧障碍主要是因为环境、教育造成的,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为方式、教育方法的不当为主。父母对孩子溺爱、过多保护、限制儿童的许多行动,或者用吓唬威胁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不听话、不乖顺,当着孩子的面毫无顾忌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些可怕的事情。大人过严过高的要求,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或对孩子缺乏一致性、一贯性的教育也会诱发儿童恐惧障碍。
对恐惧障碍患儿的治疗,首先要了解发病的原因,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。恐惧障碍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不断习得的,因此可以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,循环渐进地消除其恐惧心理。一般的做法是: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,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,让其逐渐适应,最后达到消除恐惧障碍的目的。
|